当下中国是一个多棱镜,折射出一幅幅纷繁复杂的画面。每个场景都展示了真实的中国,但又不能代表整个中国,复杂多元性导致对中国诸多的误解、误读或误判。近日,《环球时报》总编胡锡进推出新著《大国不易》,解读多元中国,针砭内外时局,感叹大国不易,倡导多元之和。
复杂多元与大国之难
作为一个超大型国家,中国的多元性与复杂性无人否认。从价值观念的角度看,当前的中国,利益多元、观念多样、思想多变;从发展阶段的角度看,当前的中国,社会转型、经济转轨、法治升级;从发展程度的角度看,多个世界并存、古今中外荟萃、各类问题交织。如此复杂的中国常常令国内外产生认知上的错觉,进而难以正确理解中国。可以说,准确认识任何一个国家都非易事,正确认识快速变化和复杂多样的中国尤其不易,这或许是全世界社会科学界最大的挑战。
多元中国使外部世界看中国的心态十分复杂。一是对中国奇迹感到惊讶,对中国承担责任的期待增多,主张中国“责任论”;二是对中国崛起普遍不适应,对中国的文化特质感到恐惧,散布中国“威胁论”;三是有意无意地放大中国存在的问题,对中国的未来走向充满不确定感,热衷中国“崩溃论”。面对复杂的中国与外部反应,中国人的心态也有些纠结。有人认为中国仍然落后,发展很不平衡,在外交上需要继续忍耐低调。有人认为中国应该放弃韬光养晦,坚决回击外部压力与挑战。这种复杂的现实与认知增加了领导层实施内外政策的困难。
大国定力与成熟心态
面对国际国内的种种复杂情况与困难挑战,中国没有回避和退却的余地。在当今世界,中国是唯一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大国,是面临繁重发展任务的发展中大国,是具有一定世界影响的东亚地区大国。这种国家定位是对国家性质和发展现状的清醒认识,体现了中国的道路自信、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。针对国内经济新常态的趋势,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“保持战略定力,增强发展自信”。实际上,在外交方面,中国也需要保持大国定力,即不因国内外的议论或国际争端而改变或放弃国家的既定外交方针。
保持大国定力需要具有成熟的大国心态。第一,成熟的大国心态是自信的,需要摒弃弱势心态。自信的大国遇到国际争端时,要避免受害者心态和阴谋论心态,更乐观、更自信地看待中国与世界。第二,成熟的大国心态是理性的,应该斗智斗勇不斗气。理性的大国坚持自己的原则,不随波逐流,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缺陷。第三,成熟的大国心态是包容的,具有忧患意识和责任心。包容的大国不仅体现出与大国地位相称的宽广胸怀,而且主动担当、同情弱小,倡导公平正义。今天的中国正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,保持大国定力和成熟心态是中国崛起的必要条件。
内外兼修与奋发有为
现代国家的发展通常是一个求安全、求发展和求尊严的“三部曲”。就中国而言,1949年到改革开放前是“求安全”阶段,改革开放至今是“求发展”阶段。中国目前仍处在第二阶段,但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复兴。为了顺利实现“两个百年目标”,中国需要处理好国内外的主要问题。要言之,未来10年中国面临三类主要挑战,一是中国大陆内部的问题,二是分裂主义问题,三是纯外部问题。
应对上述挑战需要内外兼顾、奋发有为,平衡好几组关系。一要平衡好内外事务的关系。与外部事务相比,人们通常更关心身边的事情和切身的利益,这要求中国切实处理好民众关系的经济社会与民生问题。同时,作为一个崛起的大国,外部压力与挑战同样不容忽视,中国需要加快推进落实既定的外交战略。二要平衡好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关系。中国始终坚持发展中国家的自我定位,作为快速发展的新兴大国,中国有条件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保持平衡,成为沟通联系的纽带。三要平衡好对外经济合作与国家形象建构的关系。互利共赢地开展对外经济合作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一贯方针,但中国对外能源需要日益增大使西方找到“新殖民主义”的口实,这要求中国更重视构建清新友善的大国形象。